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LED行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企业如何寻找避难所
LED行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企业如何寻找避难所

2013年上半年的LED照明市场可谓红红火火,不少企业的生产线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LED上市企业发布的年中报告显示,企业不仅从去年的亏损中得到恢复,还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可见LED行业是真的开始热起来了。

虽然有不少企业享受到了市场复苏带来的红利,但是也有一些大型LED企业却走到了解散倒闭的境地,甚至连台湾企业也没躲过这场“倒闭潮”。尽管行业中有企业纷纷倒闭,但是并没有像前几年那样给市场带来恐慌,而是大家都觉得LED产业发展逐渐步入理性的轨道,也是开始对于此前狂热投资的做个“清算”了。所以,2013年的市场准确地说是一场LED企业间“你死我活、血雨腥风”的市场争夺战。

这对于资金短缺、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而言,为什么有点企业依然生存并开始茁壮成长,而有点却面临解散倒闭呢?

倒闭来临之因

“烂货”充斥市场 行业缺乏标准

此前刚刚倒闭的雄记在古镇主要做低端产品,而这种产品在业内被称为“烂货”,特征就是价格便宜、质量没有保障。

佛山一位业内人士说,在中山3块多就能买到一个球泡灯,而有的地方这种类型的灯可能要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方面要做低价格,另一方面又要赚钱,这样,一些企业就在产品质量上做起了手脚。做了手脚的东西根本就不合格,是不能拿出来卖的,但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你不做别人做。

今年初,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对51批次的LED路灯及光源控制器的抽查结果,其中2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达39.2%。这也就意味着,大量不合格的LED产品正充斥着市场。

利润微薄 融资太难

过剩产能引发企业之间恶性价格战,使LED行业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利润自然也被摊薄。目前LED行业的毛利率仅在20%左右,而净利润不到5%。

除了利润空间被压缩,融资问题也一直是中小企业难以翻越的“大山”。

据业内人士透露,LED行业内普遍存在着“连环债”问题。许多企业与供应商合作,靠信用来保证企业资金的周转。按照行业内的普遍规则,许多人选择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赊账,同时允许下游客户欠款以维持企业长期订单。在这条循环欠款的链条上,一旦企业的销售市场不稳定或利润空间下降,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要求,这条欠款链条就会发生断裂。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外部成本上升推动资金需求增加,在紧缩银根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源受限,融资需求满足度偏低。加上中小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贷款难度也随之增加。即便贷到款,贷款利息上浮及担保费用过高,也让中小企业无力承担。

产能过剩 优胜劣汰

目前LED市场已饱和,LED行业急功近利、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种企业鱼龙混杂,大家都在坚持,即便亏本也要生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市况下,LED行业却重新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西山煤电、福日电子、比亚迪等纷纷进入LED。

LED行业的企业逆势扩产,还有毫不相干的企业进军LED行业,这势必造成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进一步恶化。过度的投资使得LED行业供过于求,很多企业处于技术壁垒较低的中下游。未来LED企业都将面临残酷的优胜劣汰。只能有少数企业将逐渐壮大,而更多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从这个层面上说,盲目跟风,扩大产能,不仅不能把企业做大,反而越做越小,直至被无情淘汰。所以,不能因大而为之。

另外,整个行业里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做下游LED灯具产品,小作坊工厂林立。由于对终端企业资金技术要求比较低,进入门槛低使得这个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未来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向有品牌、有渠道、有创新的企业集中,行业将面临洗牌,可能会有大量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退出。

解决之道

产业突破 精品是关键

照明行业的特点使得灯具将会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不同的应用领域对灯具的要求不同,即使同一领域,不同的照明需求其所需灯具类型和参数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个企业若要覆盖所有灯具类型,必将分散企业的专注力,很难做精一款产品,也就很难形成中国照明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邴树奎提出,企业做产品时不一定什么都做,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牌和拳头产品,一两款灯做的非常好、非常专业化吸引大家眼球,实际上也会把其他产品带起来。一个企业的实力有限,不可能做所有的灯具,但产品定位一定要清楚。

做精单品,还易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借“巨人”肩膀 四两拨千金

并购整合之势从去年就已开始显现,几家大企业间的联合更是加速了行业的兼并融合趋势。淘汰和兼并落后产能、肃清市场环境、形成拥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几家龙头企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几千家企业竞争的“红海”市场中单打独斗,无不考验着一个企业的真正实力。中国企业的思维方式习惯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往往对联合的方式不太感冒。但在LED新兴市场中,对于许多只有“零基础”的中小企业而言,摸着石头过河有时不如借下“巨人”的肩膀,会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不少弯路。

吴育林曾提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寄生”的办法,为大公司、大品牌做配套服务,提供OEM和ODM服务。中小企业可加强自身的配套能力,争取大企业的订单,依靠“大树”去发展,寻求保护伞,稳固销售业绩,确保在混战中存活下来。当然,LED企业的借力,并不指只向大品牌、大企业靠拢。其实,在产品、渠道或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有自己独特优势,能与自己形成互补或达成强强联合的企业,也是不错的合作对象。若双方能达成基本共识,这样的合作也很值得推广。

有业内人士认为,后续的市场就会更加细分,做光源的只做光源,做电源的就只做电源,做零部件的只做零部件,这样才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将成本做到最低。当然,还有人提出,要充分利用LED节能和调光的两大天然优势,挖掘LED照明应用的新蓝海,关注更加细分的市场,如LED植物照明、智能控制领域等,朝着更加人性化、个性化、艺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分销渠道 变革进行

无论LED市场如何变革,总有一类企业的身影是我们无法忽略的,那就是分销商。无论是传统的大联大、安富利,亦或是近两年开始为大家所关注的富昌、Mouser等等。就在最近的这段时间,我们惊讶的发现很多传统分销商纷纷开始求新求变,力图开拓全新的蓝海市场。

就在今年五月份,大联大集团正式推出了“大联大云端服务”,这是一个定位在电商领域的在线元器件销售平台,随后没多久,大联大云端服务就正式推出了LED行业专题, 内容涵盖了LED元件产品价格、技术、方案等等多方面内容,意图通过电商的形式,来打通一条通向“LED蓝海”的通道。

对于这家亚洲区域数一数二的电子分销商来说,如此高调的“触网”,似乎并不符合其一贯的低调、务实的作风。但是对于电子分销商来说,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还抱着原本的一套不放,很容易就被时代大潮抛离在沙滩上。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大联大亦或者其他的几家分销商,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话说回来,墨守陈规的企业是无法应对这瞬息万变的LED市场的,代理商们沉默的变革背后,或许就酝酿着LED行业新一轮的高潮。

关注人才 整合并购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兼并重组也是途径之一,同时还在于政府未来推行一揽子政策补贴计划来激活终端市场消费需求。

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提出要以汽车、钢铁、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这无疑在政策层面给LED企业间的兼备重组提供了指引。

2012年,LED芯片行业已经出现多起并购案例,因此,有人说,2013年是上游芯片行业整合抱团的过渡年,2014年产业整合将会大规模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在兼并重组中,不应忽视和台湾地区业者的合作,这样利于评估和科学计算两地、甚至全球的产能,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过剩。亿光董事长叶寅夫表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在LED产业各有所长,大陆拥有广大市场,从上游制造端来看,台湾具有强劲竞争力。

至于国内LED行业缺乏人才的问题,LED企业是靠“抢”还是“养”呢?应把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把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在不远的将来缓解企业的人才饥渴。

粤ICP备2022122353号-1Copyright@2024 深圳市宏正道科技有限公司
反馈建议: Leden@sz-led.com